2018年1月17日上午,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閉幕式暨“網絡好榜樣”表彰活動舉行。
2017年,在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網信辦、上海市文明辦指導下,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舉辦了以“共建清朗互聯網空間”為主題的首屆網絡文化節,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環境。
文化節自2017年5月19日啟動以來,面向市民開展了LOGO設計征集、“網絡好榜樣”評選等10項活動,線上線下參與人數累計近5000萬人次,取得了超預期的效果。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10家承辦單位出色完成了活動項目。

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閉幕式暨“網絡好榜樣”表彰活動現場
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會長、東方網黨委書記、董事長何繼良,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秘書長徐正初,新民晚報總編辦主任馬息壤,文匯報新媒體中心主任王蔚,上海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主任馮衛,上海市文明辦公益廣告(信息)中心主任潘曉楠等出席了活動。

“網絡好榜樣”獲選者合影
“網絡好榜樣”評選是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的重點活動之一。“網絡好榜樣”評選是在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網信辦、上海市文明辦的大力指導下,由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主辦、新民晚報新民網承辦的面向全市市民的活動。
活動倡導廣大市民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生活方式和網絡文明素養,大力弘揚網上主旋律,積極傳播網絡正能量,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網絡好榜樣”評選運用線上線下“雙渠道”方式開展,共推薦了230位候選人,產生了30位“網絡好榜樣”和10個優秀組織獎單位。在本次活動中,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陸家嘴金融網副總監劉曉莉獲選“網絡好榜樣”。
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閉幕式暨“網絡好榜樣”表彰活動實錄:

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會長、東方網黨委書記、董事長何繼良
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會長、東方網黨委書記、董事長何繼良作首屆網絡文化節總結。
他表示,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突出活動的思想性、價值性、生動性和趣味性,為提升城市活力、豐富市民生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的統籌之下,十家承辦單位積極組織,配備精兵強將,提供人力、物力、財力及技術力量的支持,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出色完成各個項目。
他說,首屆網絡文化節的各項工作,體現了以下七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立足城市文化定位,為延續網絡文化節夯實基礎。網絡文化節立足城市文化定位,啟動的首個項目即為由新聞晨報《周到》APP承辦的“LOGO征集大賽”。活動收到來自全國22個省市154位作者投寄的195幅作品,其中還有1位是從加拿大寄來稿件的。經過專家評審有12份作品進入網絡票選環節,獲得超過15萬張投票。最終浙江省樂清市設計師章云途設計的作品拔得頭籌,經優化設計成為上海網絡文化節的標識。
第二,網絡文化節更好地對接了“中國好網民工程”,使之在上海落地。文化節特設“上海網絡好榜樣”評選,由新民晚報新民網承辦,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方式推進,16個區以及上海市教委、團市委、市婦聯等共推薦了230位候選人。他們立足崗位,運用網絡技術服務民眾,是網絡正能量的傳播者、網絡新風尚的倡導者、網絡安全的維護者。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最終產生30位“網絡好榜樣”。網上投票數超過360萬人次。
第三,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積極開展網上文明修身活動。易班網承辦了“網絡文明進校園”活動,運用“每日簽到”、“《勤學向善》專欄”、“話題討論”等形式,倡導文明修身活動。其中,“每日簽到”累計參與約4050萬人次。“《勤學向善》專欄”設立了“網絡新雷鋒,校園新風采”、“桃李滿天下、九月謝師恩”、“重走長征路,喜迎十九大”等專題,參與數超10萬人次。“話題討論”則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有36000人次參與互動。
第四,著力都市誠信建設,講好上海企業誠信故事。誠信是城市之道,也是文化之本。網絡文化節著力都市誠信建設,設計了“展誠信形象,樹誠信品牌——企業誠信建設品牌故事網上行活動”,由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和上海市企業誠信創建活動組委會辦公室承辦,面向全市行業和企業征集了76個誠信故事,線上線下同步展示,舉辦了5場“進園區”“走商圈”“逛公園”的大型活動,參觀數超過20萬人次。
第五,組織雙影評選活動,營造網絡文化藝術氛圍。藝術體現城市魅力,藝術展示人文素養。網絡文化節設計了雙影評選活動:“‘逐夢新時代’市民網絡微電影大賽”和“e拍即合—上海城市文化攝影展示活動”。網絡微電影大賽收到參賽作品219部,既有個人的真情實感,也有專業團隊的匠心營造,最終評出金銀銅獎。上海城市文化攝影作品展示活動匯集歷屆攝影大獎賽的優秀作品,在網上進行集中展示,受到市民關注,上線瀏覽數累計達到3萬多人次。
第六,聚焦市民健康熱點,倡導有益健康生活,豐富群眾活動。為引導市民正確健身養生,網絡文化節推出了兩個項目,由文明辦、人民網承辦:一是“海派修身達人秀”,面向上海征集作品550部,其中網絡報名作品54部、個人報名作品38部、團體及機構組織推薦作品127部,通過每周推送進行示范引導,在線訪問量近300萬人次,約145萬人次參與移動端投票,東方明珠移動電視滾動播出的收視量超過200萬人次;二是“‘舞動上海’廣場舞線上展示活動”,遴選有代表性的廣場舞隊,集中開展現場展示,同步進行網上直播,點擊率超過了100000+。
第七,凸顯上海城市特點,做好地域文化。網絡文化節圍繞上海地方特色設計了相應活動。阿基米德FM承辦了“‘上海話說上海’網絡脫口秀大賽”,運用“報名插件”接受參賽作品,報名者突破1000人,最后決出前三名。整個活動吸引了近萬名粉絲的關注,決賽時段的聽眾面達到100萬。東方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承辦了“舌尖上的上海”老字號網上展示,聚焦十大老字號美食,開展TOP3評選。

文匯報新媒體中心主任王蔚
文匯報新媒體中心主任王蔚介紹了“逐夢新時代”市民微電影大賽情況。
她說,去年5月份征集以來,一共收到了219部微電影作品。這些作品通過市民的眼睛去發現身邊的真善美,用鏡頭來記錄生活中的精彩故事,積極弘揚健康的網絡文化。219幅作品中,網絡報名54部,個人報名8部,團體和機構推薦作品127部,既有來自尋常百姓的真情實感,也有專業團隊的精心營造,內容豐富多樣,充滿了新時代的氣息,弘揚了時代的主旋律。從校園的生活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凡人善舉到先進典型,每一個鏡頭都記錄了精彩和感動,也記錄了各行各業平凡人的生活點滴。在這些正能量的故事背后,蘊藏著很多的人文關懷。
征集的作品當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實生活中發生的。這些故事通過了藝術的加工得以呈現,更具感染力。征集作品的整體水平相當高,很多是由專業的影視團隊制作的,畫面優美,視角獨特,劇情飽滿,主題積極向上。組委會根據作品的內容主題、敘事結構、演員表演、拍攝手法、影片剪輯、音樂音效、化妝道具、社會意義等各個方面,評選出了金獎一名、銀獎兩名、銅獎三名及優秀獎十名。

新民晚報總編辦主任馬息壤
新民晚報總編辦主任馬息壤介紹了“網絡好榜樣”評選的情況。
她表示,作為承辦方,新民網高度重視該項活動,集合全網站的編輯、技術、網頁制作團隊的力量,全心策劃、執行了該活動。
活動前期,上海市網信辦網研中心和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做了大量工作,使“網絡好榜樣”評選活動得到有序推進。新民網主要負責技術保障工作,包括搭建“網絡好榜樣”評選的網頁技術框架和負責投票期間網絡保障。2017年6月,“網絡好榜樣”評選的網頁在PC和移動端、新民晚報微信公眾號同時上線,查找非常方便,保證了良好的用戶體驗。侯選人材料從2017年7月中旬開始陸續投遞進來,新民網也組織了專門力量進行輸入。200多名報名者的文字材料、兩張照片經過近一個多月的錄入,材料基本完成錄入。
從報名情況來看,各區、委辦局共推薦了230名候選人參加此次評選活動。雖然是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網絡好榜樣”評選也是第一次舉辦,但總體而言,參與人數眾多,參與的人群也相當廣,退休的老者和在校的大學生都不在少數。參與的委辦局主要是教委、團委、婦聯系統,尤其是教委報送了31名侯選人。16個區也全部參加,大多數的區都報送了10名以上的侯選人。侯選人中有大學校長,也有普通大學生,有公務員,也有基層一線微博、微信公眾賬號的運營人員,他們都是網絡正能量的傳播者,網絡新風氣的維護者。
由此可見,上海網信戰線的群眾基礎相當扎實,深入了基層第一線,不少干部群眾都成為唱響網上主旋律、捍衛網絡安全的重要一員。
“網絡好榜樣”評選自6月27日啟動以來,得到相關委辦局和16個區宣傳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參與,截至8月30日,共有230名“網絡好榜樣”候選人參與評選。9月,這些候選人經過為期10天的網絡票選,共有近400萬網友參與了投票。11月24日,來自上海市網信辦、市文明辦、市網絡文化協會、市網安協會和新民晚報新民網組成的專家組根據候選人先進事跡、單位推薦及網絡投票數,進行認真評審,最終確定了30名“網絡好榜樣”以及10名“優秀組織獎”。
現場圖集:

上海市網絡文化協會會長、東方網黨委書記、董事長何繼良為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活動承辦單位授牌

文匯報新媒體中心主任王蔚為“逐夢新時代”市民微電影大賽金獎獲得者頒獎

文匯報新媒體中心主任王蔚為“逐夢新時代”市民微電影大賽銀獎獲得者頒獎

文匯報新媒體中心主任王蔚為“逐夢新時代”市民微電影大賽銅獎獲得者頒獎

新民晚報總編辦主任馬息壤為“網絡好榜樣”頒獎(一)

新民晚報總編辦主任馬息壤為“網絡好榜樣”頒獎(二)

新民晚報總編辦主任馬息壤為“網絡好榜樣”頒獎(三)

上海首屆網絡文化節“優秀組織獎”頒獎儀式

“網絡好榜樣”代表楊浦區居委干部、黨群工作者瞿燦鳳發言

“網絡好榜樣”代表金山區公安消防支隊防火監督處宣傳員吉飛發言

“網絡好榜樣”代表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邱夷平發言

“網絡好榜樣”代表上海零壹公社青年發展中心理事長孫旭東發言

活動主持人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